手冷脚冷不知道能不能说清。
想了下可能自学的人会把一个东西画得很像,素描好,色彩感知好,但是有一点可能很多学画的人都不太清楚的就是:
视觉感受,即停留,运动,和碰撞。
单从用色彩来举例说明下视觉感受是啥:
画面中黑色纯色十分鲜明,色块之间互相影响不大,层次清晰,细节多用轮廓的复杂程度来暗示,这是一种做概念非常常见好用的方式,也是必须掌握的方式。
也就是碰撞最明显的体现。
再例如:
但是这图又不一点,前者是利用光色来达到“大块纯色”这个目的,但是这个图明显把利用光色的手段变成利用材质。同样是要达成碰撞的视觉感受但是手段的变化让我们的视觉感受也产生了变化。这个制造碰撞的方式其实就是色彩最最最最常见的方式,简称“粉纯灰”即:让画面中色彩产生产生视觉舒服的感受,至少需要,一个偏白的颜色,一个纯色,一个偏灰的纯色,当让这种关系是可以人为消弱,但是你得保证他们的“整”,且视觉强度对比的感受跟“光色”的感受是一样的。这句话信息量极大,想说清楚估计得累死。下面的图都是要么强化色彩碰撞的感觉,要么强化运动(这里即调子的连贯性)。
这一切一切的色彩变化都是在还原或者概括光的视觉感受而已,或是大段的光色变化,或是小段的光色变化。
如果你问问光的视觉感受是啥?鸡尾酒的这种渐变色我觉得极其像。
看完图回到最开始的题目 用一种具象一点的方式去表现。
比如我们假设现实中的光色的视觉体验是一条直线(其实2维的直线是表现不出来的)。
AB不代表任何含义,这条线代表的是你感受这个东西是否连贯,停留,或者是断裂(也就是所谓的视觉冲击感)。
那么这种图给我的感受就是
连贯,但是对比很弱,冲击力很小几乎没有。
那这个图呢?
大概就是这样的感受,并不连贯的冲击力。
当然图的感受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如果这种感受
就跟大部分LOL的插图很相似
大面积的黑色和点亮画面的特效
所有的所有层级在画面中变现给视觉的感受就是这三种。运动,停留,碰撞。只是用的手段不一样,而艺术家们从古发展到现在,从一开始的纯粹利用素描来制造节奏,到后来的光色。再到后面塞尚,高更,日本浮世绘的对于色彩的开发,想达到视觉同样体验的手段越来越多,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你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可能都不知道为什么世界只有一个,画家的画风这么多,大家到底是靠着什么去统一标准的。最后最后,为什么要知道这个呢?是希望大家看到好图首先去感受下他的整体的节奏,去跟着他的安排链接进去阅读他怎么安排画面的运动,停留,和碰撞,然后再去用层次的方式去分析到底是哪些层次是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别看过就扔了。ps: 我这里主观地把情绪和视觉感受分开了,我认为情绪是大脑感觉经验脑补的,跟眼睛没关系。
作者:木鱼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740356/answer/5934287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条评论
做了几十年的项目 我总结了最好的一个盘(纯干货)coinsrore.com